你的位置:炒股线上配资申请_股票配资操作_股票杠杆网上申请 > 股票杠杆网上申请 >

股票杠杆平台哪个正规 胜利通车70年,听他们讲述黎湛铁路建设的峥嵘岁月 | 光影记忆⑥

股票杠杆平台哪个正规 胜利通车70年,听他们讲述黎湛铁路建设的峥嵘岁月 | 光影记忆⑥

股票杠杆平台哪个正规

胜利通车70年,听他们讲述黎湛铁路建设的峥嵘岁月 | 光影记忆⑥

除夕夜,上海,90岁高龄的老铁道兵张锁龙应外孙女邀请来到她的新宅,一起过乔迁后的第一个春节。张锁龙与老伴,女儿女婿和外孙女,一家五口其乐融融,笑谈这次上海之旅,“可谓90后邀请‘90后’”。

1月22日,湛江站,开往南京的K1192次列车静候在第一股轨道上,12点整,候车厅开闸放客,安静的一号站台瞬间变得人声鼎沸,旅客们提着行李,大踏步地登上归乡的列车。94岁的湛江站老书记王太成站在站台一端,聊着黎湛铁路的往昔。

时光回溯70年,1955年7月1日,黎湛铁路正式通车——车头挂有“庆祝黎湛铁路胜利通车”标语的首趟列车缓缓行驶在第一股轨道上,群众站在两侧站台举手欢呼,人潮一眼望不到头,现场人声鼎沸更胜今朝……

1955年7月1日,黎湛铁路通车典礼在湛江南站(现湛江站)举行,群众欢送第一列火车由广东湛江开往广西黎塘。(来源:《光影——南方报人75年镜头实录》)

2025年,见证了岭南交通运输不断提速和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巨大发展的黎湛铁路将迎来正式通车70周年重要节点。近日,我们重走黎湛铁路,与参加黎湛铁路建设的铁道兵战士张锁龙、黎湛铁路湛江站运营管理者王太成对话,倾听他们如何用青春和热血铺就今天的康庄大道,聆听黎湛铁路70年的岁月回响。

从翻山越岭到“征服顽石”

誓要建成“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为加强海防建设,打破海上封锁,中央于1954年夏秋决定抢建黎(塘)湛(江)、鹰(潭)厦(门)两条铁路。这两条铁路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一条靠近海南岛,一条靠近台湾。在敌舰封锁东部海岸,阻挠我国对外通商的严重情况下,加紧抢建黎湛铁路,在军事、政治、经济上都意义非凡。

刚从抗美援朝战场凯旋的铁道兵征尘未洗,便风尘仆仆奔赴建设前线。当时年仅19岁的铁道兵第二师技术侦察连战士张锁龙作为先遣队的一员,于8月初启程回国,钻进“闷罐”火车一路南下,去建设他“人生中第一条铁路”。

抗美援朝胜利后,技术侦察连在朝鲜的合照。1953年9月摄。张锁龙为第二排右一站立者。(来源:受访者供图)

“为争取时间,先遣队专门包下一节车厢,凡有南下的客车或是货车,均挂在列车的最后一节,日夜兼程。”张锁龙在回国途中听到祖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看到铁路建设规划图后喜悦于心,“当时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在祖国铁路建设中作出贡献”。

在黎湛铁路正式开建前,张锁龙参加铁路定测工作(按照航拍的图纸,经定测落实到地面上),为正式施工创造条件,“那时候,我们背着经纬仪、花杆,挑着木桩,将设计路线落到地面上,每20米就要钉下一根木桩。”对于参建铁路接到的第一个具体工作,张锁龙仍铭记在心,“工作顺利的话,我们测一段就要换一个临时住地,遇到复杂的地段,一天只能测一二公里。为赢得时间,大家争分夺秒地投入定测工作,天刚亮就出发,天不黑不收工,要赶在大部队来到前完成定测任务,为正式开建做好准备。”

张锁龙(左一)在工作时的照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张锁龙所在的定测组以战斗的姿态、抢修的精神顺利完成先期任务,迎接大部队投入黎湛铁路建设。之后,上级根据技术侦察连的优势特点,让他们负责采石场开采片石,生产小石子、道砟的任务。就这样,张锁龙从过去的翻山越岭测量线路,转为“打眼、放炮,与顽石作斗争”。

部队战士热情高涨,施工进度节节攀升,砌涵洞、建护坡、打混凝土所需的片石、石子变得供不应求。特别是刚开始,技术侦察连缺少开采机械,全是由人工打眼钻孔,遇到石质坚硬的岩石,一天只能打眼1—2米深,每天炸出的片石有限,供不上施工需要。“连排干部急,战士心里急,需要石料的施工单位更急!所有人决心打好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第一仗,怎甘落后拖后腿呢?”

张锁龙情绪激动地说起当时面临的困境,仿佛在70年后的今天仍身处石山包围之中。

开山炸石。(来源:受访者供图)

“采石等不得、慢不得,随着连队开展提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活动,在上级的支持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对炮眼布局、炮眼深浅、装药多少、点炮时间进行具体调整,采石量得以大大提高,顺利完成供应任务!”

1955年6月,随着黎湛铁路建设基本完工,张锁龙和他所在的部队又背上背包踏上新的征程——开赴鹰厦铁路建设现场,没有亲眼见证黎湛铁路正式通车。在往后的70年里,张锁龙未曾踏上这条自己亲手建设的“第一条铁路”。

在被问到是否有遗憾时,张锁龙说:“我这一生几乎都在抢修和建设铁路,花费时间最长的是要七至八年才建好一条铁路,在祖国的铁路建设中,我走遍了大江南北,建好一条铁路就奔赴下一条铁路。”他回忆起初入铁道兵学习的口号:“要建设‘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在哪里,这就是铁道兵的使命。”

退休后,张锁龙参与青少年国防教育,讲述铁道兵故事,用行动书写爱国情怀。(来源:受访者供图)

大陆最南端开出火车了!

粤西第一条铁路托起群众便捷出行的梦

1956年1月1日,黎湛铁路正式交付运营,这条全长318公里的铁路大动脉跨越粤桂,构成了西南地区重要的出海大通道。当时24岁的十三兵团班长王太成受上级指派,在广西南宁完成部队的剿匪任务后来到湛江担任监察员,挑起运营维护黎湛铁路和湛江站的担子。

2025年1月22日,北方小年,旅客在湛江站登上返乡的列车。(摄影:王景春)

“那时候的湛江站非常小,只有一间能够容纳200人左右的候车室,一个站台,三条轨道。”谈到对于黎湛铁路的初印象,王太成回忆道,当时是铁路站点运营的起步阶段,很多东西都在慢慢摸索,“我配合工作组一起找相关人士谈话了解情况,商量研究运营对策、设置下属机构。”

1956年湛江站站房。(来源:湛江站)

铁路运营初期,每天都有成百上千的群众前来围观火车进出站,附近村庄的老人会相互搀扶着来看这个新鲜事物。“好啊,火车好!开出火车了!”王太成对运营初期的盛况记忆犹新,“大家心里都充满了好奇与喜悦,心里明白,这条铁路的修建对粤西地区来说,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

黎湛铁路通车,不仅结束了粤西地区没有铁路的历史,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运营初期,除了客运,黎湛线上‘跑’的主要是通过湛江港转运过来的进口物资,如小麦、化肥、石油和煤等。”王太成还提到,如今流行的北方人到海南过冬的现象,其实早在1958年就已经初现端倪,“那时候,很多北方人通过黎湛铁路来到湛江,再乘船前往海南过冬。他们大多是两口子带着老人和小孩,喜欢南方的温暖气候”。

黎湛铁路湛江火车站航拍图。(来源:湛江站)

繁忙的客流、物流,让黎湛铁路沿线的资源优势很快变成了经济优势,在铁路运力支撑和带动下,湛江作为黎湛铁路的起(终)点站,从一个边陲小城逐渐发展成为粤西地区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同时,在黎湛线上还崛起和形成了中国红橙之乡、“岭南旅游黄金线”、中国最大的内燃机制造基地、广西最大的劳务输出地……

王太成站在湛江站一号站台,机车头从一旁驶过。(摄影:王景春)

采访组与王太成和湛江站工作人员留影。(摄影:王景春)

今天,黎湛铁路早已全线完成复线改造,进入电气化时代,已不再是当初那条简易的铁路线,而是成为中国“八纵八横”铁路网重要组成部分,担负起新的历史使命。王太成拄着拐杖走在湛江站一号站台上股票杠杆平台哪个正规,这里是1955年7月1日通车现场老照片的同一地点,他远望黎湛铁路的向海一端、与之相生相兴的湛江港,那里塔吊如林,往来的货运列车轰鸣不止,正通过黎湛线开往远方。



相关资讯



Powered by 炒股线上配资申请_股票配资操作_股票杠杆网上申请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